close

玻璃心.png  

小晴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靦腆的神情,不失禮貌;但因為初次見面,不習慣和我單獨談話,所以要求媽媽在一旁陪伴她。
小晴繼續保持著禮貌性的微笑,安靜坐著,像是正在努力調節緊張的心情!等待了一會,小晴還是不開口說話,所以媽媽就忍不住說了:「我一直搞不懂這孩子,總覺得她比別人愛生氣,在我看來都是小事,譬如,她不喜歡去很吵或很多人的場所,從小就喜歡問我們:『愛不愛她』、『是不是在氣她』,我一直懷疑是不是我們沒給她足夠的安全感,但我是全職媽媽,我的時間幾乎都在陪她。」

老愛生氣 媽媽搞不定
媽媽先是訴說了她的困惑,小晴在旁聽著,沒說一句反駁的話。我說:「媽媽剛剛說的,小晴有什麼看法或感受呢?」我直接對小晴提問,引導她慢慢加入談話。
小晴開口說了:「媽媽有時候很討厭,明明知道我不喜歡的事,會在我面前提,好像是故意的。」
媽媽馬上接話,對著我說:「她老覺得我故意惹她生氣,但,她對學校老師也是這麼認為。她說:老師找她麻煩、愛罵她、不給她留面子,所以她最近就不想去上學了。」
媽媽這麼一說,我轉向小晴,希望她能親口詮釋這情形:「小晴,我想對你來說,不想上學一定有原因,你可說得更清楚嗎?」

老師訓罵 小晴超難受
小晴的說話量漸漸增多了:「老師整天都在罵人,每天去上學,我的感覺是又要去被罵了。我又沒犯什麼大錯,為什麼要整天忍受老師罵人的聲音?」
我同理小晴的感受說:「的確,聲音有分悅耳或難聽的,罵人的聲音非常不好聽,甚至讓人很厭煩。」
小晴聽我這麼說,就更放心說:「就是啊,我媽就是不了解,一直說是我的問題。」
媽媽原來想要搶著回答,被我搶先一步:「小晴,也許每個人對聲音的敏感度有些差異,敏感度高的人,尤其容易感受別人的感覺,感受比較細膩,也比較容易受傷。」
媽媽接著說:「我可能是屬於對感受比較大而化之的人吧,所以,我女兒常覺得我不了解她。我們那年代,老師更嚴格更凶,還會打人,但現在老師不能再用體罰。通常被罵了,只難過一下,或者右耳進左耳出。 」
小晴反駁:「右耳進左耳出!這樣是不在乎老師說的,老師一定會氣炸,到時被罵的更凶。」

生性敏感 容易受驚嚇
我說:「小晴,媽媽覺得她是比較傾向對感受大而化之的,你呢?」
小晴:「我應該是高敏感吧!我很膽小,我覺得。」
媽媽補充:「我也覺得我女兒很敏感,不管是對聲音、對人的表情,甚至小時候,她不愛穿毛衣,現在也是,她覺得穿毛料的衣服,皮膚會感到刺刺的不舒服。」
小晴、媽媽和我一起談論有關「高敏感」的特質,也因此,母女之間的爭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以不同特質的觀點來看待彼此。
我說:「小晴你是屬於高敏感特質型,任何刺激進來,比較容易有放大的效果。」

調節感受 不被帶著走
我繼續說,而且使用堅定、溫和中帶著力量的口氣說:「所以,針對老師的罵人,我們先來分辨是否屬於言詞過當,是否有汙衊或傷害自尊心的用詞;如果『是』,這是嚴重的,我們是你的支持者,所以就有介入處理的必要。如果『不是』,是比較屬於碎碎念的那一類,我們就要加裝『感受調節器』。」
小晴和媽媽同時表露出好奇:「那是什麼?」
我說:「這『感受調節器』就好像是在我們的眼前,對我們所看見、聽見的人事物,加了一個電視框,20吋或30吋,甚至更大的都可以。」
小晴和媽媽好像略懂我要說的,我引導小晴:「你想像一下,如果你正在看電視,電視上的人物像潑婦罵街一樣在罵人,你會有任何不好感受,並且將她所罵的,一字不漏放在心上嗎?」
小晴:「當然不會,有時我還會覺得潑婦罵人的樣子很好笑。」
我說:「對的,小晴,如果我們沒有分出台上台下,就容易融入當下的情境。但是,分隔出來後,你想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小晴:「感受比較不容易被帶著走,也比較知道該如何反應。」

反覆練習 讓心情鬆綁
我說:「所以,今天送你這台『感受調節器』,你多多使用它,相信對你的感受調節會有幫助,驚嚇程度會降低。」
小晴看來像是如獲至寶,她說:「如果老師又在罵人,是不是就拿出這『感受調節器』,打開它,好像在看電視節目一樣。」
我說:「賓果!去試試看,使用上有問題,還享有售後服務。我們現在就來測試一下吧!」
測試方式就是:我請媽媽對著小晴演出罵人劇,小晴就來練習使用『感受調節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