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第36期好讀周報

小安,一個長相清秀的國一男孩,由姑姑陪伴前來諮商所尋求協助。5個月前,小安媽媽因癌症過世,因工作緣故,爸爸將小安和弟弟安排住在奶奶家,請奶奶代為照顧。

對人都好他卻只對奶奶兇
  姑姑和小安坐在沙發上。姑姑先開口:「小安現在和奶奶住在一起,可是奶奶現在照顧不下去了,因為小安對她的態度很差,快把奶奶給氣死了。可是,他對其他的人,包括老師同學,態度都很好。我們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姑姑告訴我關於小安的成長故事,也包括媽媽前幾個月過世的事。說完時特別補充:「以前,他對媽媽的態度也不太好,尤其是早上媽媽叫他起床,他說話也不是很客氣。」
我對小安和媽媽的關係感到好奇:「你媽媽以前是怎麼照顧你的?」

嫌媽媽煩他曾詛咒媽快死
「我媽每天早上叫我們起床,幫我們準備早餐…」小安鉅細靡遺地說著媽媽生前所做的事。講完,他接著說:「有幾次我覺得媽媽好煩,我早上起不來,她卻一直叫,我在心裡詛咒媽媽趕快死掉…」說完這一句話後,小安就沉默下來了。
我直覺到小安心裡可能對媽媽的死很自責。過度自責的孩子有時會故意惹人生氣,藉以懲罰自己,減輕內心的罪惡感。

問他互動讓他想起媽媽好
我嘗試引導小安去體驗與媽媽關係的正向意義。我問小安:「從你剛剛的描述,我感覺到你媽是個很細心、很關愛孩子的媽媽。我想知道,你們做錯事時,媽媽會怎麼管教呢?」
「她會告訴我們別人的感受,會叫我們去想想,如果是那個人,我們會感覺如何。」小安舉了好幾個曾經發
生的事件,又詳細敘述媽媽是如何引導孩子,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去體會別人的感受。

媽媽言行原已深藏他心中
小安邊說邊演!從他的談話中,我知道媽媽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他人,且媽媽的話語、行為,深藏在小安的心裡。我想試著具體化他們母子的關係:「小安,你媽媽不僅是個把孩子照顧得如此周到的媽媽,而且是個有智慧的媽媽。她不用大聲罵,不用打,就可以教好你們了。你覺得媽媽這樣教你,你可以了解、可以接受嗎?」小安用力點頭:「嗯!」

試圖引導要他同媽有智慧
  見小安已融入在過去和媽媽互動關係中,我繼續說:「你媽媽真是太有智慧了,你是她兒子,應該也遺傳了她的智慧…」我話還沒說完,小安搶著說:「我記得媽媽說過:『你要把人家的好放在心裡,感謝他,而且要加倍還他;如果人家對你不好,你就不要和他計較。』」
我邊聽邊寫邊讚嘆媽媽的智慧,再問小安:「小安你今年幾歲?媽媽過世時,她是幾歲?」「我現在13歲,我媽在她過世後兩天是42歲生日。」「哇!小安,你13歲竟然就學會媽媽42年所累積的智慧!你媽應該會以你為傲的。」


藉由媽媽他找回自我認同
談話中,小安從媽媽的角度—一位他生命中重要的「他人」,來見證自己的自我認同:媽媽的付出,乃因小安是她如此重視與喜愛的孩子,她因小安而自豪。
而小安也深刻地將媽媽的「愛」內化在生命中,成為自己的一部份。當小安與媽媽的關係,連結在正向的發展脈絡時,「自責」相對會失去聲音⋯
這時,姑姑加入談話:「小安,你是不是也能用媽媽智慧的方法來幫助你瞭解奶奶的心情?」
於是姑姪開始角色扮演,姑姑學小安對奶奶說話的口氣,請小安扮演奶奶,問他聽到這話有什麼感受時,小安脫口而出:「氣死了!生氣到想要K人…」
小安語氣剎時凝住了!他若有所思,眼眶泛紅且閃動淚水…「媽媽很愛我…」他試著打開話匣
子:「我看到她溫柔的臉向我微笑…」他再次流下眼淚:「這是第一次體會她好愛我…」


你不是問題媽媽守護你
「剛剛,遠處有一道光向我招手,好像在說:我愛你,你不是『問題』,向著光前進,媽媽在遠方等你…」小安啜泣著。我拉著他的手,姑姑前去搭著他的肩,我們仍然保持安靜。這次我們知道,孩子已經學會
了,他長大了。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於第34期好讀周報

第1幕媽憂心⋯乖女兒抗拒上學
小文,這個從未讓父母操心過,且讓師長都稱讚的小孩,有一天,發生了讓父母措手不及的拒學事件…
那天早晨,小文躺在被窩裡沒起來,直到媽媽驚覺時,上學時間已過。媽媽催促她:「快點起來!遲到了。」小文卻用棉被將頭蒙得更緊,媽媽聽到棉被裡傳來哭泣聲,小文抽噎說:「我不想去上學…」不論媽媽如
何追問,小文只說:「不是,我就是不想去上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心好煩…」
那天,小文請假沒去,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沒去上學。第四天,我和小文見面了。


第2幕她茫然⋯不知自己要什麼
我問小文:「小文,聽你媽媽說你這幾天都沒去上學,你需要我的幫忙嗎?」
小文慢條斯理的說:「我想要知道我到底要什麼?我的興趣是什麼?否則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
要念那一堆書。我⋯不知道為何要做現在做的事⋯」
我想更深入了解小文的想法,於是我問:「你說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做現在做的這些事?」
「是啊!大人都會說,現在做的是為了將來的前途、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可是⋯我認為我
現在已經很好了,我和家人一起生活,我去7-11或麥當勞打工,平平凡凡過生活⋯只是,我又覺得這麼樣想怪怪的。」聽她說完,我伸出手:「來握個手!」小文一臉疑惑看著我,不太自在地把手伸向我,我一邊握著她手一邊說:「原來沒上學的這幾天,你都在想這些事情,你太厲害了,這是非常重要的思考。」
我接著說:「極少數的人會像你這麼認真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我猜你一定不是這兩三天才開始想的,是嗎?」小文說:「我想了一個多月,都在我大腦裡面想,一直想到最近幾天,我受不了。我要把我的問題說出來,聽聽別人的想法。我真是怪胎,不像我同學,我覺得他們都過得無憂無慮,也知道自己要幹嘛。」
「小文,你這種思考能力,搞不好就是以後你賺錢的能力哦。」
「當哲學家嗎?賺不了錢吧!」
「倒也不一定哦,也不是唯有哲學家才需要有思考能力,譬如心理學家也需要啊!」


第3幕時光機⋯帶她去見老朋友
談到這裡,我接著轉換談話主題:「小文,我們來玩個想像遊戲。請你想像一下,我這裡有一台時光機,我邀請你坐上來,好嗎?」小文點點頭。
我繼續說:「這台時光機將要帶我們到未來10年後,就是2019年。坐好哦,繫好安全帶哦,準備要起飛了。…啊,看!它離開2009年的地面,往前飛,速度超快…2010…2011…
2012…2013……2019,我們已經來到了2019了。小文小姐,請離開機艙,我們要帶你到一個地方,去見一個10年不見的老朋友。」


第4幕寒暄中⋯說出繪本作家夢 
小文說:「我現在是26歲了?」我眨眼睛點點頭。
我說:「哈囉,好久不見,10年了,過得好嗎?」伸出手來和她握握手。
小文微笑說:「還不錯!」
我說:「這麼多年沒見,想聽聽你這幾年做了什麼,現在在幹嘛呀!」
小文:「我啊,自從10年前,和你分開後,我順利考上高中。高二那年,我去當交換學生,在美國住了1年,我想要去體驗不同的生活。回台灣後,我又回去學校,但我比較喜歡美國的學習方式,和爸媽討論後,他
們答應讓我去美國讀大學。」小文繼續說下去:「我現在是作家,主要寫兒童繪本。」
我搶話:「真的喔,你現在是兒童作家,你出版幾本書,最受歡迎是那一本?」
小文:「嗯…就是『哲學,不難!』,給小朋友看的。」


第5幕藉想像⋯她到未來找自己
這時時光機播報聲又響起:「時光機即將起飛,要回2009的旅客請趕快上機。」
坐在2009的諮商室內,我說:「小文,聽到一些你內在的『想要什麼』了嗎?」小文點點頭:「可是,我不知道 能不能如願以償。」我說:「小文,心想事成,從『想』開始,往前走,可能會有些修正,但是,試試看,就知道囉!」
在愉悅的氣氛中,我們結束了談話,在快樂的情緒中,小文找到自己!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於第32期好讀周報

巧巧:就是要和網友約會
巧巧的交友情況,常令身旁關心她的 大人捏把冷汗。巧巧,從小學開始接觸網路遊戲,接著在遊戲中和玩家聊天,再轉移到聊天室、即時通,國中後開始和異性網友會面。無數次因交網友問題和媽媽爭吵,即便媽媽如何勸說、責罵,巧巧幾乎是不顧一切的、執意要赴網友的約。
為了巧巧的安全,媽媽會妥協讓巧巧去赴約,但媽媽同時堅持要陪伴在旁。幾次後,巧巧為了不讓媽媽跟隨,就開始隱瞞說謊。媽媽為此經常憂心落淚。


媽媽:巧巧今夜沒有回家
我和巧巧有良好的信任關係,她信任我,會把她交網友的狀況告訴我。
諮商初期,聽她的描述後,認為巧巧是缺乏對網路交友陷阱的認識,所以就和她一同討論交網友的好壞和風險。巧巧在討論時表現雖理性,卻無法抗拒網路交友的誘惑。事情愈演愈烈,巧巧有天一晚沒回家,第二天,媽媽緊急安排來見我。
傷心的媽媽哭坐在沙發上,哽咽說巧巧沒回家、電話不通。看著憂心如焚的巧媽,想知道孩子現在在哪、是否安全…我想到了聖經中《浪子的故事》,我述說給巧媽聽,試圖給巧媽一些正面的力量…。
「看到妳回家 媽媽安心了」巧媽,處理得很好
我說:「巧媽,巧巧現在就像是浪子一樣,我們愛她、關心她,但她執意要做一段時間的浪子,相信有一天,這浪子一定會想起真正愛她的人,到那天,她會回頭的,我們再耐心的等待。」巧媽帶著比剛來時多一些些的信心回去了。 回家後沒多久,媽媽來了電話:「巧巧回家了,她說昨天超過門禁時間,因為怕被罵,就不敢回來。我沒有罵她,只對她說:『看到你回家,媽媽就安心了!』」我說:「巧媽,你處理得很好。下次見面時,我們再深入談談。」


「一.定.有.原.因。」
老師,陪妳找原因和巧巧見面前,我決定這次要引領我們的諮商談話更進一步。巧巧坐在諮商室內,瞪著我,彼此沉默了一會。打破沉默的是我:「我想了很久,我想:一.定.有.原.因。」巧巧眼睛比原來瞪得更大,有些疑惑。我再說:「交網友這事, 一.定.有.原.因。」她懂了,點點頭。
我再說得更多一些:「網路交友風險,你很清楚。你一夜沒回家,媽媽沒吃沒睡,你也知道。
我想,這些你都知道,只是你仍然選擇去做,一定有原因。你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原因嗎?」

「同學沒有對我友善的⋯」 巧巧,流下了眼淚
巧巧點點頭。她第一句話說:「學校的朋友,我沒辦法交。」我說:「嗯,你可以再多說一點,讓我可以更瞭解嗎?」巧巧說:「我並沒有做什麼惹同學不高興的事,為什麼七年級開學第一天,我以前的小學同學
就對大家大聲說:『她小學成績是班上倒數第一名!』。從此我就被取笑是「上啟智班的」、是
「沒藥可救的」…,同學沒有一個對我友善的。我在班上幾乎像「隱性人」或「空氣」一樣。」
巧巧眼眶紅了,眼淚從眼角流下:「我小學五、六年級時,被同學欺負,他們關我廁所、在網路上亂傳我的謠言,還說我是援交妹,這些我都沒有和媽媽說。
我以為上國中後,我的人際關係會好一些,可是沒有…」
停頓了一會,巧巧說:「我不相信學校同學,但我需要朋友,網路的朋友可陪我聊天。」

「媽囉嗦,是關心我」巧巧,說出真心話
我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些,原來之前儘管你瞭解網路交友的風險,你仍然甘願冒這樣的風險,是因為你在學校生活中交不到朋友,而且你的交友信心被擊毀了。你願讓媽媽知道這些嗎?」
巧巧說:「有時我覺得我媽很囉嗦,可是我知道她是關心我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讓她知道。」


「從那跌倒,就從那站起」巧巧,準備好回頭⋯
我對巧巧提出一個「邀請」(也可說是挑戰):「交網友對你來說是好是壞,我現在不做判斷。不過,同學造成的傷害,我可以陪伴你,我們一起來面對,你願意嗎?」
巧巧微笑看著我:「你的意思是說:『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站起來。』」我回答她:「對啦!就是這樣!」 巧巧點點頭。浪子準備好要回頭了。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於第29期好讀周報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於好讀周報(第27期)

小方,在離開諮商室前,再次交待我:「不要讓爸媽知道我和你談了什麼。」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於10/12好讀周報

小孟是大家眼中的火爆浪子!自小學開始常易怒,發脾氣時會摔物品,和父母嚴重爭執,甚至是肢體衝突。此外,他很少複習功課、作業經常遲交甚至缺交,但成績卻很亮眼,因為上天給了他一個智商140的腦袋!
不過,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小孟常心情不好,對上學及所有原來熱衷的事失去動機,直到國中,小孟被診斷得了「憂鬱症」。
之後他變得不愛上學,即使到了學校,也常在輔導室趴著睡覺,但小孟還是升上了高中,而且是人人稱羡的高中。


和別人不同我哪裡出錯?
小孟最近一次帶著悲傷夾雜希望的心情來找我。
「老師,我經常失控,我到底是那裡出了問題?不過,我不只是脾氣控制不住,我連我的行為也常常控制不住,譬如,我常常有很多想做、或應該要做的事,可是到了最後卻往往完成不了;不僅如此,我不想做的事,包括做了之後,結果是被挨罵、或對自己不利的事,我卻做了。」他說完後大大吸了一口氣,接著有些激動的說:「我和別人真的很不同,是不是我哪裡錯了?
我很努力想要改,我儘量壓抑自己,免得做多錯多,我也學習別人的方法做計畫,但是我最後得到的結果是⋯再一次的挫敗!」說完,小孟痛苦的用雙手將臉摀住。
我對小孟說:「小孟,這不是你的錯!只是你還沒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方式而已。你已經開始在往認識自己的路上前進了,當你更了解自己,自然會找到適合你的方式。」


上課太無聊我就會幻遊!
小孟說:「對,我也覺得是這樣,有時候我覺得是自己很有問題,可是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這樣沒什麼不好啊!小學時,老師上課上得太無聊了,我不知不覺就幻遊了,我最常想像自己是將軍武士,揮武刀劍,很是威風,接著我就跟旁邊的同學說話玩耍,就⋯被老師罵了。」
聽了小孟說的這一段,我對他從小到現在,在家在校,和同學、父母、老師的相處很有興趣,我請他告訴我記憶中小時候的他,特別是做了那些調皮的事。

課本單一解讓我常懷疑!
「我從小喜歡逗人,我家的弟弟就常被我惹得唉唉叫。尤其是當我沒事做,他又在我旁邊時,他就成了我的玩具。還有,我小時候被人說是寫功課不專心,可是真正的我是看到某一題目時,就會開始聯想別的事,或是旁邊只要有點聲音,就會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的想法很多,我也常懷疑為什麼課本只給一個答案…父母、老師常說我不專心、持續力低,可是有時我開始做一件事,我可是很專心,一心想把它做完…我也發現,如果有同伴,我做任何事都會比一個人好,尤其這 同伴可以和我討論…以前老師規定上課不能講話,不能亂動,我就是常被處罰的那一位,但是嚴格的上課方式讓我感到自己像是在牢獄中啊!」
專心聽完他的故事,我問小孟:「你覺得你像農夫還是像獵人。」小孟立刻說:「獵人!」我說:「嗯,你的確比較像獵人,你有『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的能力,而別人認為你是不專心;而且,你偏向在動態中學習,透過討論、參與、動手做…你會學得更好;你的生活方式充滿動感,旁邊的人太安靜時,就容易成了你的獵物!對嗎?」


獵人裝農夫難怪我痛苦!
小孟略有所悟的問:「所以,我比較像獵人,可是我的生活環境,包括學校,比較像是培養農夫的學校,對嗎?因為我是獵人,卻得逼自己完全像農夫,連老師爸媽也期待我變成農夫⋯啊!難怪我國中過得這麼痛苦!」小孟是聰明的孩子、舉一反三。他進一步瞭解自己後,從自我認同的混淆中漸漸認同自己。
小孟進一步的行動就是發掘自己內在寶貴的資源了!和你們不同 不是我不好!在諮商結束離開前,小孟說:
「我有信心可以找到獵人的生活,也能在農夫的環境裡證明給別人看,我不是不好,只是和你們不同而已。以後有機會,我還可以去分享我的故事給其他和我一樣的獵人。」
在give me five的擊掌後,小孟帶著微笑離開我的諮商室。他,找到自己了!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刊於9/28好讀周報

小書,一個就讀國中的女孩。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位家長苦惱的說:「考完基測,對完答案到現在,只要和我女兒說半句有關考試或升學的話, 她就很不高興,而且每天都是臭臉,覺得自己考不好,題目錯太多了。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得知,在母親節的那一天,雅雅媽媽到天堂去了----。

IMG_0439.JPG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朋友的小孩快滿一歲,正是開始嘗試各種遊戲的時候。一天,她發出尖叫聲,而被爸爸制止,她看著爸爸,也許以為爸爸在跟她玩著輪流叫的遊戲,所以就叫得更大聲。爸爸在試了各種方法而顯然無效後,終於使出最後的绝招 — 朝著她的腿上打了一下。小孩被打了一下,停下尖叫的遊戲,暫停所有活動,只有眼珠子從左滾到右,再從右滾到左,看起來正在思考這一下所代表的涵意。突然間,她恍然大悟了,這才哭了起來。大概她已經判斷出這個情勢就是「爸爸打我」,所以才大哭了起來。我們可以一起想想,如果說,她判斷爸爸只是換了一個遊戲玩,她使否會大哭呢?我們如果再多想想,究竟是她的判斷叫她大哭,還是爸爸的拍打叫她大哭呢?
我們距離一歲有多久了?在我們的大腦裡,有多少經驗,可以教我們比她的認知系統更快速地且更堅持地,去判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會根據判斷,而決定停止尖叫,開始大哭,我們又會如何受到自己的判斷所影響呢?可以試著想想,當我們在路上開車,被別的車子驚險的超車,如果我們判斷:「一定是有緊急的事情,趕快讓一讓」或者我們判斷「沒禮貌的傢伙,看我不把你超回來才怪哩」,可能引發的心情與行動,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所以,我們也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想想在每個應對之間,自己的認知系統究竟做了什麼判斷,而這些判斷究竟如何影響著我們。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