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我因公到幾個學校訪視,過動孩子在校園的適應問題幾乎讓每個學校都在奔命因應。有位導師說:「讓過動兒到特教班,對大家應該都是最好的!」;另個國中的輔導主任問說:「動不動就向人撂狠話的過動症學生,全部抽離到資源班學習,會不會比較好啊?」……

好不好?端視安置後的配套措施是什麼而定。
如果孩子從此可以得到,因應其特質症狀的個別化學習策略 / 人際能力提昇技能 / 因應社會適應的技巧裝備或開展其優勢的有效輔導策略,有何不好?
重點是---給,給對路,孩子才有機會找到改善的契機。

把過動兒往外推非社會之福,已被證實具過動兒特質與症狀的愛因斯坦創造了百年後全世界為他同時點燈喝采的奇蹟。就發生率而言,台灣約有近一成的人是過動兒,有創意、充滿活力、天馬行空且感官敏銳豐富的他們,正需要社會大眾給機會讓他們發揮優勢,貢獻社會生產力。
為了提供過動兒正向成長的機會,醫療 / 普教 / 特教 / 心理輔導 / 社工或相關專業領域的貫專業整合實有其必要性,而包括過動兒父母、手足、親師、同儕及社會人士對此症狀的知能的提升更是刻不容緩

白目、無厘頭、狀況層出、衝突頻仍,或急燥或憂鬱的過動兒,常在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怎回事的症狀中,不斷挑戰師長的每一根神經每一個細胞;了解與接納,知能與策略,善用資源,老師或家長才有可能不抓狂崩潰。
各大醫院兒心科或精神科、全台師大或師範體系的特教諮詢專線、各縣市特教科或特教課、心理輔導機構或家長團體如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高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等都能服務過動家族。

而台北市教育局為因應過動兒親師生的困境與需求,特成立情障專業巡迴輔導團隊走入校園解決僵局。各縣市鑑輔會依特教法的精神與原則,也提供各障礙類別的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的相關服務措施。

有句話說:「最需要愛的孩子,常用讓人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找愛。」一個到處撂話的孩子,徒以刺蝟式的虛張聲勢壯大自己的生命版圖 ─ 只因他一路挫折的成長歷程讓他早已失去了自信。我們常把給孩子機會掛在嘴邊.,讓我們正視注意力缺失症孩子的需要,把孩子表象行為背後的問題癥結找出來,給支持他的機會,讓他重生吧!

作者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